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导语

君不知,人类产生的垃圾为什么越来越多?
君不知,城市治安事件的发生是必然的?
君不知,全球变暖意味着什么?
君不知,为什么野生动物的数量在锐减?
君不知,你的诗和远方,有多少人在为你负重前行? 
你不知道,但不意味着没有。 
 
酒店折叠
 
曾经有一天,我去一个五星级酒店参加一场高端沙龙活动,路盲的我误走到了酒店的后面,眼前出现的情景是,阴暗的楼背面,一些穿着污渍斑斑厨师服的厨师在忙碌搬菜,好几个开着三轮车的快递员在整理包裹,几辆垃圾车在装垃圾,地下很多烂菜叶、纸壳和污水,气味刺鼻,混乱不堪。
 
我绕到了酒店正门。漂亮的自动旋转门,干净的地板,令人心旷神怡的音乐,头顶是考究的水晶吊灯,干净帅气的门保向你微笑致意,前台服务员妆容精致,大厅的桌子上摆着令人垂涎的茶点……任何人来到这里,都不会去联想这表象背后的代价与支撑,更不会去联想维系这个繁荣表象所产生的“垃圾”。
 
 
酒店越高端大气上档次,需要的“支撑”就更加复杂,产生的“垃圾”也会越多。从这个角度看,维持秩序与文明,其实是将混乱转移到别处。混乱是什么?混乱就是熵。
 
超越历史、地理和文化,放眼地球未来,Geoffrey West 先生将聚焦规模法则,为你带来一场精彩的主题演讲!
 
什么是熵?
 
 
熵,其物理意义是体系混乱程度的度量。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越高,代表熵越高。系统由有序变为无序的过程,就是“熵增”。生物的衰老,冰化成水,房间从整洁变凌乱都是熵增的过程。这个世界,甚至这个宇宙的演化,都是熵增的过程。宇宙的尽头,就是熵增到极致之后的“热寂”,万事万物的结局都是灰飞烟灭,这听上去有些伤感。
 
关于熵还有另一种定义,起源于物理学家发现只要发生能量交换,总有一部分能量被损耗,能量无法百分百转换,物理学家就是将损耗的这些能量,称之为熵。熵越大,也就意味着能量利用率越低。
 
初中生物学课本就告诉了我们,能量从食物链的下一级传递到上一级,利用率只有20%。也就是说,当我们吃掉一只鸡,我们只吸收了这只鸡20%的能量;而这只鸡在吃虫、吃草时,利用率也只有20%。这就意味着,我们吃掉的每一只肯德基鸡腿,背后的代价可能是公斤计的昆虫和草料,还有饲养、屠宰、加工等多个环节的人力投入。
 
城市中的熵是什么?
 
协作体系是文明的奇迹和象征。我们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即时的满足,似乎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为我们准备好了,这就是协作体系的功劳。协作体系就是城市的“生态系统”,维系这个生态系统的运转、生长,同样也会产生熵。
 
如下图所示,来自360个美国大城市区域的数据表明:正向和负向指标的增长满足一模一样的规模法则,说明城市扩大以后,并不会只增加财富和文明,犯罪、疾病也会同样增加。
 
 
《规模》一书提过,曾经有个科研团队做过这么一个实验。他们将两辆车分别放在纽约和城效小镇弃置三天时间,两辆车的车牌被拿走,发动机罩也被打开,用于鼓励潜在的破坏行为,结果很出人意外,三天后,纽约车的零件被偷空,只剩下一个金属外壳,城效的车却没有人动。
 
我们原以为大城市的人素质更高,其实犯罪正是与文明相伴相生的,正如日光之下、必有阴影,这是我们不可拒绝的代价。
 
大城市集中了更多的资源,拥有以成熟企业为代表的效率更高的协作体系,拥有更规范的治理体系,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更多电影、话剧、音乐会、演唱会等文化服务产品,这些确实对很多人都非常有吸引力。
 
与此同时,城市病也与大城市的发展相伴相生。大城市消耗了更多的能源,产生更多的污染,甚至“垃圾围城”,大型社区、大型会展增加了治安压力,大城市对资源、财富、人力的“虹吸效应”让周边的中小城市苦不堪言……这都可以称之为熵,这实际上是一种负面效果的“外部性”。城市不是孤立的存在,它和生物一样,需要进食与排泄,需要和环境发生能量与信息的联系。进食从哪里来?从周边来。排泄到哪里去?到周边去。
 
 
科技的进步给我们带来一种错觉:世界总是越来越好的,每个人的生活总会越来越安逸的。但是,科技带给我们生活的每一样小小的改善,都是以越来越大的熵增作为代价的。能量的利用,从木柴、煤矿到石油,再到水能、风能、核能。交通工具从马车到汽车到飞机,甚至火箭,而就产生的垃圾数量而言,显然科技越进步,带来的“排泄物”也越多;就危害性质而言,切尔诺贝利、福岛核电站泄漏的危害,显然更与马粪和燃烧化石燃料带来的黑烟不是一个数量级。
 
当然,时代的车轮在不停滚动,无论文青们如何怀念策马奔腾的古代,我们已经回不去了,只能奋力向前。
 
城市的熵去了哪里?
 
我们需要越来越多的能量,让世界变得有秩序,但这样是有代价的。物理学告诉我们,我们根本没有办法消除熵和混乱。在让某些局部变得更有秩序的同时,混乱已经被转移到另一些领域。
 
如我开头所提,高端酒店的熵就有一部分在楼的后面,城市的清洁工每天都在处理这个城市产生的垃圾,这些城市垃圾又会被运到垃圾处理厂,甚至垃圾处理厂附近开始有一些人在靠这些垃圾为生,因为熵也是能量,也就意味着垃圾也有可利用价值。
每个阶层的人都在向往更高质量的生活,朋友圈也经常有诗和远方,一切看上去很美好,仿佛这个世界是秩序的,文明的。
 
其实,为了满足这些人要求越来越高的美好生活,文明必然要吃掉更多的能源,产生更多的排泄,很多人在做着脏乱不堪的工作,而文明的内在也将出现更多的混乱——因为“熵増”导致的混乱,一定要有一个去处。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旅游,喜欢诗和远方,但是很多自然景点的垃圾也让人触目惊心。
 
电影《泰坦尼克号》也有这样一幕,两位主角跑到了豪华巨轮下面的锅炉室和厨房里,和上面的奢侈光鲜截然不同,工人们光着膀子大汗淋漓的在烧火,往红红的炉膛里一铲一铲填着煤,厨师们在狭小的空间里一刻不停的准备美食。
 
城市何尝不是如此。炎热的夏天,你在空调房里指尖一点,就叫了外卖 ,然后就是外卖员们在烈日下为你取餐送餐 。你懒得去超市和商场,手机上一操作,淘宝下单或多点下单,两小时之内便可以送到家门口。这种由技术支撑的需求,又扩张了城市的规模,催生了“外卖小哥”的庞大群体和专做外卖餐的店铺。当然,随之而来的,是屡次成为朋友圈热文主角的“外卖盒垃圾”以及厨余垃圾,以及“外卖小哥”带来的种种交通、治安问题。
极简生活=低熵生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倡导极简生活。我本身也是极简主义,比如只喝白开水,很少喝饮料,出门能走路就走路,或骑自行车。从自己的角度来说,极简主义能够像园丁修剪盆景那样,为生活剔除不必要的欲望,正如梭罗在《瓦尔登湖》中的反思,简单生活会让心灵更加“纯化”,都市人的庸庸碌碌有多少无用功?我们添加在购物车里的东西又有多少是真正必要?
 
从“熵”的角度来说,极简生活就是一种“低熵生活”。少占有,少消费,少欲望,自然就“低熵”。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一个小小的破裂,很可能导致全体的崩蹋,但是破裂的前一秒,一切都还是看上去很美好,很秩序。文明的生长,应该是健康、自然的,而不能像癌细胞一样无限增殖,那样只会透支自身。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消费社会里,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要学会审视自己的内心,克制自身不断扩张的欲望,不再拼规模,而在高质量发展上精进。这非常难,但这非常必要。希望通过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能让那一秒晚一点到来。
 
作者:张倩
编辑:孟婕
话题:



0

推荐

集智俱乐部

集智俱乐部

50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集智俱乐部,英文名Swarma Club,成立于2003年,是一个从事学术研究、享受科学乐趣的探索者的团体。它倡导以平等开放的态度、科学实证的精神,进行跨学科的研究与交流,力图搭建一个中国的“没有围墙的研究所”。公众号:集智俱乐部,官网:swarma.org。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