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文 | 张江
随着两行热泪从柯洁年少的脸庞滑落,智能机器崛起的时代终于到来。
在未来的数十年中,人工智能将会在越来越多的领域用强大的计算能力无情地碾压人类智商。那时,落泪的也许就是你和我,恐惧、无奈、懊恼、憎恶,我们都将体验柯洁的心理遭遇。然而,就在一年前,柯洁还曾号称自己可以战胜AlphaGo,绝大多数人类棋手都认为李世乭才是最后的赢家。
人类的情绪总是这样大起大落,面对机器的强势崛起,人类充满了情绪化与不理智。回顾历史,这样的戏剧一再上演。是人类将人工智能捧上了天,也是人类将机器踩在了脚下。幼稚、情绪化、不理智,也许这就是我们人类面对机器强势崛起的自然表现。之所以人类的情绪会如此大起大落,甚至充满了小说般的戏剧化情节,可能就是因为我们人类始终将机器看作了我们的竞争者和敌人。
然而,事实却是,我们已经和机器相伴而生,共同进化了数百年之久。当我们漫步在栉次鳞比的柏油马路上,会发现原来城市就是一台庞大的机器,是所有人共同创造了它。而城市在人类出现以前的空间则早已经被我们遗忘;当我们提笔忘字的时候,总会抱怨是该死的电脑输入法让我们忘记了写字。没错,机器始终和我们相伴而生,我们无法摆脱机器,也不会任由机器完全野蛮地生长而脱离了人类的需求。因此,在机器强势崛起的今天,我们需要一整套哲学和认识论体系,去把握人-机共生关系。可惜这样的理论体系不会是人工智能,因为这门学问过多地强调如何开发厉害的机器,但却忽略了人的重要因素。
有什么学科是综合考虑人与机器的和谐共生的呢?
《机器崛起——遗失的控制论历史》这本书带给了我们答案,它的副标题:“遗失的控制论历史”明确地指出:这种理论就是所谓的“控制论”,英文名称Cybernetics。其实,用“控制论”来对译Cybernetics这个单词仅仅是个历史问题,并不准确。译者认为,我们不如用“赛博科学”(Cyberscience)作为它的翻译。
可以说,Cybernetics就是一个研究人机耦合系统的学问,它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却涵盖了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社会计算、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通讯、认知科学等一系列当前前沿的学科体系。大部分人都非常熟悉人工智能,而不知道Cybernetics,而后者则更加强调人-机伺服系统,只有它才能指导我们和机器以正确的态度相处。
了解一门学科的最好方法就是阅读其发展的历史。《机器崛起》这本书则将控制论提出、演变、发展的历史娓娓道来。在这本厚达XX页的书中,我们还能读到天才少年维纳的成长故事、历历在目的英德之战、维纳-麦克洛克-比茨这三位科学家组成的黄金三角的故事,以及第一款VR设备的诞生等等。流畅的故事叙述掺杂了深邃的控制论思想,控制+反馈+人机交互贯穿了全书的始终。
控制是控制论的发端和起源。为了让发射出去的导弹精准地打击到目标物,我们必须依靠控制。反馈则是整个控制论的核心。只有我们将信息的传递路线封闭为一个闭合的环路,才使得控制成为可能。控制论在一开始就将人与机器看作了一个合作的整体,所以人机交互的方式也在整个控制闭环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现在的人工智能相对于60年前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控制、反馈与人机交互仍旧是所有智能系统的主旋律。当我们惊叹AlphaGo能够以惊人的速度自我对局,学习出战胜人类老师的惊世策略的时候,我们不应忘记反馈回路恰恰构成了深度强化学习的精髓,而人机交互更是体现在了谷歌工程师们夜以继日的参数调试和一个个天才的技术架构之中。有人说,与其说李世乭输给了AlphaGo,不如说李世乭输给了谷歌的工程师们,他以一人之力对抗了谷歌的一个强大的高级团队,我们应该为人类智力能有如此造化而惊叹。从这个角度说,与其说机器在崛起,不如说人与机器的互动方式正在经历伟大的变革。
智能硬件的普及让我们看到,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会变得更加便利、自然,我们可以通过对话、视觉、手势、表情等多种方式与机器交互,这无疑之中扩大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带宽。所以与其说深度学习是一场人工智能革命,还不如说它是一场人机交互界面的革命,它让我们和机器之间的反馈环路大大缩短,信息流动的带宽大大增加。
随着马斯克创立NeuralLink,我们仿佛已经看到了脑机接口的时代已经来临,人类大脑即将生长出一个崭新的皮层,它可以与整个机器世界进行超高带宽方式的交流。这一系列新的技术变革将不再局限在机器本身的世界。是我们陈旧的世界观将世界硬性地划分为自然、人与人工世界,但随着新皮层的建立,这些世界之间的边界将会变得模糊,至少人与机器的融合已经开始了倒计时。技术变革必将彻底改变我们对人类自身的认知,因为人完全没有必要局限在上帝给我们造出来的这个血肉之躯。通过与机器的融合,我们不仅可以扩展我们的四肢与身体,甚至可以将我们的精神意识延伸到网络的每一个角落。
也许只有赛博格(Cyborg)这个脱胎于Cybernetics的专有名词才能为全新的人类物种进行定义。所谓的Cyborg就是人机结合物的统称。南非的“刀锋战士”奥斯卡·皮斯托瑞斯就是一个典型的赛博格。
广义地说,我们每个现代人早已经进化成了赛博格。如果我们将身穿的衣服、佩戴的眼镜都理解为一种广义的机器,那么每个人就都成了半人半机器的复合体。电影《攻壳机动队》将赛伯格的未来情景完美地展现到了大屏幕上。
扩张是每一个物种的天然属性。人类的扩张导致了大航海时代的来临,并最终促成了科技的大爆发和工业革命。同样的道理,赛博格这个全新的人机混合物种必将在它自身的领域进行开疆扩土。只不过,我们熟知的物理空间将不再是赛伯格们追求自由的理想国土,它们必然在崭新的空间之中开疆破土。
赛博空间(Cyberspace)——又一个深深具有控制论(Cybernetics)烙印的词汇,这才是赛博格们情有独钟的终极战场。虽然大部分人将赛博空间与互联网之上的虚拟空间等同,正如《黑客帝国》、《第十三层楼》、《银翼杀手》等赛博朋克(Cyber-punk)影视作品所描述的那样,但我认为真正的赛博空间具有更加宽广的含义。
概念、认知,而不仅仅是物理中的地点才是赛博空间中的真正元素。所以,赛博空间本质上讲仅仅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之中,而计算机网络又将其实例化、具象化。当我们看到电脑屏幕上的一个子弹飞过,那不过是几个存储字节的状态变化而已。
正如《机器崛起》的最后一章所说,机器必将陨落,因为真正的机器进化将会让位给赛博空间(Cyber-war)中的概念与认知的演变。可以说,现代互联网商业的超级IP之争恰恰正是未来赛博战争的雏形。为了争夺某一个概念、图形、名字(统称IP),商家们正在不遗余力地砸以重金。
无论是物理空间还是赛博空间,控制、反馈与人机交互始终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未来的主旋律,这就是控制论的魅力所在。尽管由于Cybernetics这一IP过于宽泛、抽象,而消融在了茫茫赛博空间之中,但是它的迷米(meme)基因早已经在诸如赛博格、赛博朋克、赛博空间这样的IP生命体中传播。
我们相信,在未来,控制论的光辉会进一步照亮我们的生活。到那时,人类将不再为机器超越人类而感到忧心忡忡,因为机器已经与人完成了融合。
备注:
1.有关《机器崛起》,请看王晓的文章: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51291-1052371.html
2.《机器崛起》相关课程,可以查看女神王晓博士分享的“机器崛起:从Cybernetics到Cyborg”。
http://campus.swarma.org/vdetail=10255#src=2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