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导语
在经济失衡日益加剧的今天,AI技术的飞速发展,难免引发人们对大规模技术失业的担忧。为了避免技术变革带来的混乱,政府该如何制定政策为从业人员争取更多的工作机会呢?在自动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今天,从业人员该如何适应新的市场?近期的一篇PNAS论文,提出了一个涵盖了技术-技能-市场的网络框架,用于评估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以应对正在进行中的技术变革。
 
论文题目:
Toward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n labor
论文地址:
https://www.pnas.org/content/116/14/6531
 
一、 AI重塑就业市场,但其影响难以量化
 
根据牛津大学分析机构Oxford Economics的最新预测数据,到2030年全球将有2000万个制造业岗位被机器人取代,每个新的工业机器人会消减掉1.6个制造业工作岗位。实际上,自2000年以来,机器人已经取代了170万个制造业岗位,包括欧洲40万个,美国26万个,中国超过50万个。
 
技能水平低的岗位,以及聚集这种岗位的、经济较弱的地区,更容易收到机器的影响。而除了制造业岗位,服务业中一些重复性的低技能工作,也会逐渐受到自动化技术的侵蚀。
 
悲观主义者认为,技术改进使人力劳动更有效率,但大幅改善可能会对就业产生有害影响。乐观主义者认为,虽然技术会替代某些类型的劳动力,但也能同时增加其他行业的就业。
 
然而真正的难题,是如何搭建合理的分析框架,精确地度量智能技术变革对城市劳动力的影响。之所以难以建立人工智能-劳动力的量化模型,主要面临着三方面的困难:
 
一方面,真实世界中对各种技能的数据统计很稀缺,计算机编程技能是一个例外,多数岗位技能没有详细的统计。
 
另一方面,技术对市场的影响具有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这对预测模型的弹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对不同区域的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差异很大。
 
二、 PNAS新模型:技术-技能-市场网络
 
2019年4月2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刊登了一篇题为《Toward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artifical intelligence on labor》(探究人工智能对劳动力的影响)的论文,以美国为例,探讨了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和城市发展的持久影响,以及如何剥开重重迷雾来观测到这些影响。
 
这项研究聚集了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和圣塔菲研究所等机构的不同背景的科学家参与。研究者将特定技能类型与职业流动性和整个城市的劳动力联系起来,从而构建起一个更加详细框架。
 
他们提出了如下图所示的统一框架,它将技术变化,职业技能,和未来的就业趋势作为一个网络进行了研究。
 
 
如图1 所示,左图展现了两个独立的就业市场,分别是中城市和农村。虽然两者独立,但从业者和商品可以在这两个市场间流动;中间的图表示不同职业之间的可转换关系,例如中高级管理人员和程序员之间可以进行转换,而调酒师和中高级行政管理人员之间不能进行转换。
 
右图表示从业人员的技能组合,这些技能往往捆绑在一起,用于应对特定的职业需求。新兴技术会改变特定职业的技能需求,从而会改变技能对之间的联系。例如,随着机器视觉软件的开发,与视觉相关的任务对人力的需求会受到影响,这些变化将会累积并扩散到整个系统,从而影响未来的就业趋势。
 
针对模型构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障碍,研究者逐个找到了解决方案:
 
 
三、 劳动力数据稀缺怎么办
 
在劳动力就业趋势研究中,传统方法所使用的数据,大多来源于国家统计数据,例如工资数据等。图 2 体现了不同收入人去与就业份额变化之间的关系,可见低收入和高收入职业的就业份额增加,中等收入职业的就业份额下降,出现中等收入职业“空心化”的现象。
 
 
教育水平数据可能会提高就业趋势的预测精度,例如,需要本科学历的职业,可能会识别为不易受AI影响的职业。然而仅仅依据工资水平和教育层次的数据,无法准确的预测未来的就业趋势,如图 2 所示,为1981 年 到 2015 年间,个人收入的中位数和生产率的变化曲线。在 2000 年以前,个人收入的中位数随着生产率的提高在逐步上升,但在 2000 年以后,却出现“大脱钩”的情况(生产率上升,收入水平却停滞不前),这与自动化技术所带来的工作效率的提升有关。
 
 
因此,工资水平和教育水平,甚至是工作技能的组合,这些数据都过于粗糙,无法准确地区分职业。因此,使用这些数据来区分不同技术带来的影响,或者去预测变化的技能需求,都过于不切实际。这会对模型的构建产生误导。所以实时更新的工作技能数据显得异常重要。
 
值得兴庆的是,美国劳工部的O*NET数据库对职业技能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并从2014开始每年进行两次更新。但该数据库对职业技能的静态分类存在一些问题。
 
如图 4A 所示,根据O*NET,“安装”技能对程序员和水管工同样重要,但从事这两种职业的工作者在执行“安装”任务时,他们的具体操作却千差万别,因此,这种职业技能的静态分类,不适合变化的外界环境。
 
 
在 O*NET 数据库中,”编程”只是一项职业技能。众所周知,不同工作场景下所需要的编程语言是不同的,这说明 O*NET 对职业技能的划分不够灵活。图 4B 展示了不同编程语言的火热程度(通过谷歌搜索相应教程的热度),随着时间变化的趋势(不同颜色的线代表不同的编程语言)。可以看到,python 语言的流行趋势在稳步增长,也就是说,对“编程”这一职业技能需要进行更加详细地分类,比如说,划分成 Python 编程、Java 编程等一些子类。
 
综上所述,为了阐明AI技术对劳动力所产生的微观影响,细粒度的技能数据显得异常重要。以在线职业网站为例,它们可以提供员工的简历数据以及招聘广告数据,这些数据能够呈现较细粒度的职业和技能信息。但是由于隐私问题,这些数据源的访问受到限制,因此,研究者需要构建一个安全的环境来共享这些数据。
 
四、 技术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模型需要弹性
 
由于技术对就业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劳动力市场也会产生不确定性,预测模型将会缺乏弹性,无法应对意料之外的情况。
 
如图 5 所示,如果法律助理的就业岗位减少了,那么哪些工作可能适合他们?
 
O*NET数据库表明,法律助理具备法律知识、信息处理能力、医疗知识、办公能力、计算机知识和行政能力,通过AI技术可以识别出,法律助理与人力资源专家在办公能力、计算机知识、行政能力上有重叠。除此之外,人力资源专家还需要社交技能,那么法律助理可以通过再培训计划进行社交技巧的培训,从而向人力资源专家转型。
 
 
因此,明确职业技能的内在依赖性,不仅能识别哪些职业会被新技术替代或增强,从而帮助个人的职业生涯,而且还能帮助政府在面对重大技术变革时,创造更多合适的就业机会。
 
识别动态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轨迹(例如,职业技能如何决定个人的职业轨迹)也很重要。职业技能相似度越大,职业之间越容易发生转换。然而随着新兴技术发展,某些职业的技能需求会缩减,该过程带来的影响可以通过 图 6 说明。在图 6 中,具有高度相似技能需求的职业两两进行了连接,随着职业之间的联系由稠密变得稀疏(新兴技术的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就业率也随之下降。这种变化趋势不是平滑的曲线,可以发现图中存在一个分界点,通过求解该分界点,研究者可以衡量就业市场的弹性大小。
 
 
那么如何将技能与职业进行映射呢?也许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能解决这一问题。机器学习(ML)和自然语言处理(NLP)工具可以捕捉复杂高维数据中的潜在结构,例如,NLP可用于处理职业名称字典中的技能数据,将其转化为类似O*NET数据库中的格式,ML可用于纵向处理职位招聘数据,确定技能需求变化的趋势。
 
五、 地区差异:AI对小城市的负面影响更大
 
AI技术对就业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区会有很大差异,这反映在劳动力,城乡差异和收入分配三个方面。
 
尽管技术变革改变了对特定职业的技能需求,但当前的职业技能数据库无法区分地区的差异。例如,在大城市中,高新技术岗位占主导,而在小城市和农村地区,体力劳动职业更为普遍,这些体力劳动很容易就被机器所取代。这一观察结果表明,国家内部的财富差距主要反映在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的财富差距上。
 
此外,加强城市之间联系,可以维持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因此,政府有必要了解当地劳动力市场与其他城市劳动力市场之间的联系,以评估当地经济的弹性。由于就业机会是决定人们迁移的核心,技能匹配对工作匹配的过程至关重要,了解当地的职业技能集合,可以为从业人员的空间流动模型提供信息,并提高模型对就业流动的认识,帮助制定就业激励政策。
 
六、 网络模型如何预测AI对就业趋势的影响
 
通过前文的分析,研究者提出了一个预测模型,用于预测 AI 技术对未来就业趋势的影响,该模型的工作流程如图 7 所示,具体表述如下:
 
数据输入,包括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这些数据详细说明了与技术变革相关的职业和细粒度职业技能数据,并体现出了地区差异;
 
数据整理与清洗,整合各种数据并进行形式转化,有利于专家的使用;
 
建模过程,利用整理过后的数据,构建城市间(从业人员的迁徙)和城市内(当地职业流动的变化)的就业趋势模型;
 
预测过程,该部分预测就业变化的趋势,从而指导政府制定政策,也有助于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这个新的预测模型,除了网络架构之外,重点在于数据的收集。通过抽取劳动者简历和企业招聘需求中的非结构化信息,通过检测专利数据与城市劳动力迁移/转行数据,未来将有望更深入地理解技术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七、 智能时代到来,你更需要这些“软技能”
 
AI技术可能会重塑技能需求、就业机会以及从业人员的分布。但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由于先天知识储备不足,所以构建模型量化AI技术对就业市场的影响是困难的。
 
在本文的模型中,通过收集详细的工作技能数据、实时响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并考虑地理分异性,研究者构建出一个设计良好的模型,从而可辅助政策制定者制定措施,即使在面对技术发生重大变革的时候,依然能为人们谋求更多的工作机会,保证社会的高效运转。
 
而作为个体,如何应对技术变革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呢?此前在2018年的一篇PNAS论文中,以及有研究团队通过大数据分析,提出沟通、管理和团队合作等软技能(soft skills)在未来将更加重要。
 
通过系统分析13000个技能关键词在海量的招聘信息、科研与教育信息中的分布,研究者发现随着编程、财务、统计等硬技能的市场需求增加,与这些硬技能匹配的沟通、管理、团队合作等软技能将越来越重要,但实际的科研和教学中,软技能的培训却远远不足。这导致了在软技能方面,企业和学校之间的供需失衡。
 
市场的失衡是个体的机遇。当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注定成为未来的主要生产者时,你不仅需要具备与机器沟通的能力,更要有与人对话协作、构建意义的能力。
 
参考资料:
 
Toward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n labor,
 
https://www.pnas.org/content/116/14/6531
 
Robots 'to replace up to 20 million factory jobs' by 2030,
 
https://www.bbc.com/news/business-48760799
 
Skill discrepancies between research, education, and jobs reveal the critical need to supply soft skills for the data economy,
 
https://doi.org/10.1073/pnas.1804247115
 
作者:鄢鹏高 刘培源
审校:李睿琪
编辑:王怡蔺
话题:



0

推荐

集智俱乐部

集智俱乐部

50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集智俱乐部,英文名Swarma Club,成立于2003年,是一个从事学术研究、享受科学乐趣的探索者的团体。它倡导以平等开放的态度、科学实证的精神,进行跨学科的研究与交流,力图搭建一个中国的“没有围墙的研究所”。公众号:集智俱乐部,官网:swarma.org。

文章